当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渗透教育领域,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在技术浪潮中坚守人文底色、探求蝶变之道?3月3日,济宁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语文教研室在北湖校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DeepSeek对语文教学的冲击”主题教研活动,深入探讨了AI技术蓬勃兴起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之路。济宁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党委书记、校长李敬东和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语文教研室主任孙伟主持。
从课堂到智能:
教师畅谈DeepSeek的应用心得
张睿老师以《DeepSeek时代——高中语文教育的“变局”与“新机”》为题,从技术角度分享了使用DeepSeek赋能课堂教学的经验。从设计早读任务清单到建立分层题库,从智能批改作文到梳理文言文易错知识点,DeepSeek能够高效合理地辅助任务完成,提高语文教学工作效率。张睿老师还介绍了可与DeepSeek搭配使用的几款AI软件,能够自主创作贴合教学设计的视频、图片,声画兼美,异彩纷呈。
尹明月老师以《浅谈DeepSeek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题,分享了自己使用DeepSeek的经验。她认为,在DeepSeek强大的资源整合和互动功能赋能下,语文课堂模式正在从传统“单向”传播转向“多向”传播,老师、学生和人工智能共同缔造语文课堂,传播场景的转变引起传播角色的转变,进而影响课堂上的传播行为,但我们依旧要坚守本职,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利用智能工具,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文田老师以《DeepSeek古文改写能力初探——以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为题,分享了利用DeepSeek改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本剧的案例,在不断追问中实现了思维与算法的碰撞,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随之而来:既然人工智能的文章撰写能力如此强大,人类还有学习写作、执笔为文的必要吗?DeepSeek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执笔非为造文,实为守护人之为人的精神火种。
高岩老师(张凡美老师代分享)以《DeepSeek对语文教学的冲击》为题,分享了使用DeepSeek生成的《离骚》教学设计,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担忧,如过度依赖技术导致人文体验弱化、评估体系被颠覆、课堂教学转变等问题。基于此,高岩老师倡导“AI+教师”协作模式,教师主导教学设计,AI负责基础训练(如字词听写、语法纠错),课堂时间更多用于思维训练与创造性活动,强化人文内核,增加“非技术化”教学环节。
程坤老师则分享了她与DeepSeek的一场对话,在人工智能生成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里,程坤老师通过继续提问“这个设计有何不足”使DeepSeek继续完善教学设计,并要求尽量做到与高考语文试题衔接。她认为,要拨开创新融合的迷雾,在把握教材、把握高考的前提下,明确自己的核心诉求,学会主动问问题,问有质量、有针对性的问题,且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而不能简单地接受它提供的所有信息。
田利峰老师分享了《DeepSeek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他认为AI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在互联网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整合甚至创造,能够在原有问答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新要求对教学案例不断改进和优化。同时,田利峰老师还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有生命和情感的共鸣。AI不会也不能取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与学;不过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方面,飞速发展的AI未来可能超过多数老师,人工智能小老师将改变教育。
孙伟主任分享了自己使用DeepSeek的经验。DeepSeek在老师答疑解惑、教学方案设计、课文联系对比、强化经典实用性、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教师的“提问”能力方面表现卓越。同时,孙伟主任还认为,在使用DeepSeek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不”原则:不能取代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轻信DeepSeek的结论。
校长寄语:
以智能技术赋能语文教学,擘画教育新蓝图
李敬东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集体备课是语文组应对智能时代挑战的重要尝试,DeepSeek等工具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但教育的核心始终是“育人”。在将来,教师要主动拥抱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坚守语文的人文性,避免技术异化教育本质。
智涌课堂谋变局,文承经典守初心。本次教研活动是一场人工智能与人文教育的跨界对话,不仅为智能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绘制了技术路线图,更坚定了教育者守护人文精神灯塔的初心。未来,济宁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语文教研室将以“探索者”的姿态,不断探索DeepSeek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展创新融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技术工具转化为提升教学品质的杠杆,让语文课堂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来源:语文教研室
撰稿:尹明月
审核:孙 伟
审批:李 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