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3月9日,济宁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2024级近100名学生走进济宁城市展示馆,探寻济宁城市的发展变迁。
研学准备
为避免出现“旅”而不“研”、“行”而不“学”的情况,地理教研组老师们积极筹备,于2月26日开始,进行了研学地点踩点,选择合适路线,制定研学方案,发放家长知情书,组织宣讲活动等一系列研学前准备工作。最终确定本次研学地点为济宁城市展示馆,由地理组马芹、杨雪、孙雨轩(实习)三位老师带队参观。
研学过程
坐落于太白湖畔的城市展示馆,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为轴线,通过沉浸式展陈空间全景展现古城千年蝶变。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与未来蓝图的殿堂,成为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鲜活课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城市沙盘秀、老济宁的一天、都市区规划等一系列展区,增强了对济宁城市印象的认知以及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在城市沙盘展区,数字沙盘光影流转,将中心城区发展轨迹娓娓道来。学生们驻足观景台,目光随动态模型穿越时空:从古运河畔的舟楫云集,到现代组团的蓬勃生长,地理教材中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化作眼前生动的立体画卷。学生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抽象的课本知识在乡土地理实践中焕发新生。
当“老济宁的一天”场景徐徐展开,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漕运码头的商贾喧嚣犹在耳畔,竹竿巷的叮当凿木声穿越时空,太白楼的诗韵墨香沁人心脾。触摸着青砖黛瓦的肌理,学生们破解了“泱泱运河润齐鲁,古今通衢焕新生”的城市密码。一位学生在竹竿巷沙盘模型旁感叹道:“原来地理不仅是山川河流,更是祖辈奋斗的史诗。”
“原来曾经的济宁城这么。衷谟终饷创螅”在都市区规划展厅,学生们在一代代的发展规划图中找寻着自己社区的发展变化,又不断感叹到现实中城镇规划的复杂与不易,课本里的知识此刻正以另一种更鲜活的方式展现在眼前。
“这不仅仅是研学,更是一场寻根之旅。”活动尾声,学生们聚在城市立体交通模型前讨论着:“从‘漕运盛景’到‘公铁水空’立体交通,变的是发展方式,不变的是济宁人通江达海的情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读懂城市发展的地理密码,更要守护好这份文化基因”;“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推进家乡发展作为动力,以更为积极饱满的心态进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为济宁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有所获
春风得意正少年,乐学勤思行而知。地理研学立足于真实情境和课堂教学成果巩固,同学们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济宁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地理教研室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一系列研学活动,带动越来越多同学关注家乡发展,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在未来,地理教研室将持续致力于建设丰富多样的地理课堂,优化学科课程,丰富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努力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来源:地理教研室
照片:杨雪 孙雨轩
撰稿:马芹
审核:仇素芳
审批:李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